红色的珊瑚
历史,有时也会因为某种原因而被埋没,不为人知。
比如,珊瑚的红色革命史。
上杭,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上杭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杭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早已载入共和国的史册,熠熠生辉。而提到红色上杭,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古田,想起才溪。古田,因两次古田会议而彪炳党史军史;才溪,因毛泽东三到才溪,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也因才溪人民三千儿郎当红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就有一千二百多人而成为革命圣地。是的,古田才溪太耀眼了,以致上杭其他地方的革命斗争史也鲜为人知了,比如珊瑚。
其实珊瑚也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珊瑚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征战的足迹。1929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王良,率部到千家村,发动群众,宣传土地革命。1929年11月17日,红四军军长朱德率部经武平十方到千家村。1930年6月9 日,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经武平到千家村,第二天在栗子湖渡过汀江,前往才溪做社会调查。1932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攻克武平、上杭后,军长罗炳辉率部到千家村休整。同期,福建省军区独立第二团亦驻扎千家村。红军在“梦宏居”“思龙堂”等驻地书写大量标语。1932 年6月6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叶剑英率红军东路军回师赣南途中,又一次从才溪经栗子湖渡过汀江到千家村,出席 6 月 8 日在上杭官庄东路军总司令部召开的军事会议。
毛泽东、朱德和红军将士到珊瑚, 点燃了珊瑚人民的革命斗争之火。珊瑚掀起一次又一次扩大红军热潮,数百珊瑚儿女踊跃参加红军和地方游击队,少年儿童踊跃参加少先队。1933 年 5月 29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第 82 期以《回答中央总队部号召》为题,报道官庄、才溪等区扩大少先队的成绩。文中指出:“其中最有成绩的是官庄的珊瑚乡,三天内发展了二百余人。给了中央总队部扩大一百五十万少先队的号召,予以洪亮的响应!”同年 11 月 17 日,《红色中华》以《官庄区扩大红军热潮》为题,报道下珊瑚扩大红军、整排游击队勇赴前线的情况。支援前线的工作亦很出色。彩坑妇女满姑等人想方设法运送布匹、食盐等封锁物资到苏区;彩坑赤卫队员张荣玉等人,主动报名参加运输队,从才溪到江西瑞金。张荣宝、张荣玉、张荣珊,被誉为“红色三兄弟”。有88 名珊瑚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比起才溪为革命牺牲的一千二百多名烈士,也许珊瑚的烈士并不算多,但珊瑚“红色三兄弟”的故事,和才溪“红色三兄弟”的故事一样感人。
张荣宝、张荣玉、张荣珊三兄弟,珊瑚彩坑人。老大张荣宝,22岁参加赤卫队,2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官庄区武装部部长,25岁任珊瑚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红军主力部队开始撤离闽西苏区, 珊瑚一带陷入白色恐怖,张荣宝等人遵照上级指示转入地下斗争,到同康、曾泗一带开展地下活动, 1934 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夜,张荣宝潜回彩坑,被国民党武平县联四乡民团抓捕,第二天张荣宝即被民团枪杀,并被残忍地剖腹掏心,年仅 27 岁。
老二张荣玉, 1932 年加入赤卫队, 曾参加刘永生领导的革命暴动,次年 4 月参加红四军运输队,后来,张荣玉响应扩大红军号召,参加了红军。1934年在湖南溪口战斗中, 队伍被冲散,在无法找到部队的情况回到上杭,但随即被抓,关入上杭县国民党监狱达 4 个月之久,保释后离开家乡,辗转江西一带,以泥水匠为业,继续寻找党组织,未果,解放后回到家乡务农,1987 年 10 月,被民政部门认定为失散红军。
老三张荣珊,曾当过汀江船工,1929年,年仅15岁的张荣珊就在上杭白砂参加游击队,1931年编入红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一O八团,1932 年 参加广东南雄之战,1934年在长沙作战时牺牲,时任连长,年仅 20 岁。
张氏红色三兄弟,为了革命前赴后继,把生命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这是珊瑚人民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英名,将永垂史册。
说到红色珊瑚,不能不说到梦宏居。
梦宏居,座落于上珊瑚村溪背,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是胡梦甲之别墅,占地面积一万余平方米,三栋厅堂六摆横屋,是典型的客家厅堂式建筑。大厅正中有“梦宏居”烫金匾牌一块,正门面向紫金山顶,门框上部石刻“溪山聚秀”,两边石刻楹联:“系由安定文宗第 族起晋陵吏部家”。整个建筑伟宇雄浑,气势磅礴,门前月塘拱照,小溪环绕,景色秀丽。
当我第一眼看见“梦宏居”的时候,我就感觉与古田会议会址“廖家祠堂”有几分相似,都是典型的客家厅堂式砖木结构民居,后山都有一片茂密的树林环拱。当进一步了解后,“梦宏居”和“廖家祠堂”就不仅是形似了,更是神似。他们都曾经是红军的驻地,都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的足迹。不同的是,梦宏居完整地保存下近百条红军标语,这些标语,真实地记录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政治宣传、军事活动以及采取的斗争策略,是根据地斗争史的缩影,是书写在墙壁上、木板上的史诗,是重要的革命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稀文化遗产。
“梦宏居”和“廖家祠堂”都是重要的革命旧址,但命运却完全不同。“廖家祠堂”作为古田会议旧址,早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无数人前往瞻仰。而“梦宏居”,直到前几年,还一直居住着胡梦甲的后人,只是在我的朋友、珊瑚杰出乡贤胡和春先生近年的不断宣传、不断奔走努力下,才慢慢为人所知,才慢慢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10年 7月被上杭县列为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 年 1 月 9日被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列为“红色文化研究基地”。为此,2015年,我写下了《梦宏居》这首诗:
“外貌和你相似的一座房子/成为了旧址 成为了圣地/百花簇拥 万人敬仰
你们相隔不远/都座落于偏远的客家山村
你们同样接待过一群/头戴八角帽 八角帽上闪烁着一颗/鲜红五角星的年轻人
这样的年轻人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那座房子里 围坐在炭火前/开会 争论 /一个伟大的决议在争论中诞生/从此 那寒冬的炭火/温暖了整个中国革命
同样的年轻人 也在你这里开会 学习/把诗 把歌 把革命口号/镌刻在你的墙壁/沉淀成为红色的记忆/八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散发出圣洁的光辉
那座房子很早被人记起很早被人纪念/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旧址成为了圣地/而你/很少被人记起很少被人纪念/就像一颗明珠深埋于泥土/被岁月尘封被流年遗弃/但你以你的宽容你的缄默/守望成为另一种风景/无怨/亦无悔
当年 把诗 把歌 把革命口号/写于你墙壁的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亦如你一样/不知其名 不知何往 不知所终/但他们的激情他们的灵魂/亦如你屋后的梦泉/汩汩奔涌 永不枯竭/滋养着一茬又一茬的后人
那一座房子是沉淀了革命记忆的房子/这一座房子是革命记忆沉默了的房子/你们 其实 是同一座房子”
曾被遗忘的红色旧址梦宏居,向你致敬!
珊瑚!珊瑚!
珊瑚,因为红色而神圣!
纯朴的珊瑚
珊瑚工作五年半,最难忘的是纯朴的珊瑚人。
外地人对于珊瑚人的看法,尤其是在珊瑚工作过的人,看法各不相同,甚至完全对立。有人认为珊瑚人守旧,有人认为珊瑚人固执,有人认为珊瑚人短视,有人认为珊瑚人豪爽,有人认为珊瑚人狡猾,凡此种种,不一而论,也许都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得出的结论。而我却认为,纯朴是珊瑚人最大的特点。
1997年5月,根据组织安排,我调任珊瑚中学任校长。那时的珊瑚,在上杭,是偏僻和贫穷的代名词。珊瑚,人生地不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事,对未来一片茫然。
那时的珊瑚中学,本地教师和外地教师的比例差不多各一半,在我在来之前,两者的关系并不和谐,因一直是外地人当校长,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对立,这在我尚未到珊瑚时已有耳闻。
我决心要消除这种对立,才能把工作做好。第一次教工会,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能在一起工作是缘分,百年才修得同船渡,希望大家能珍惜在一起的缘分,像兄弟姊妹一样携手前行。刚到校的那几天,我首先拜访的是本地的教师,向他们了解情况,虚心求教。本地的几位老教师,像陈贵坤老师、陈洪祥老师、胡根春老师、胡长华老师、陈育辉老师等等,看到我并不像以前的外地来的领导,马上消除了抵触情绪,全力地支持我的工作。当我采取了一些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后,陈贵坤老师(老先生),在我不在场的场合,逢人就说这是一个会抓教学的领导。正因为有他们的支持,我在珊瑚工作的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造了许多珊瑚教育史上的第一:举办第一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第一次得分取得零的突破;1998年中考,小小的珊瑚中学,一举考上5个一中,远超邻近的一些大型中学,珊瑚中学宿舍管理的做法,被时任教育局长的华如生同志大会小会推广,等等。那些年,我们学校的三十多位老师和睦相处,携手共进,不再有本地老师和外地老师的对立。逢年过节,我们这些没回去的外地老师,都是在本地教师的家中度过。珊瑚几年的经历,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珊瑚人,只要你给他一点尊重,他会加倍地回报你;但如果你给他一点伤害,他也会加倍地还给你。
珊瑚人的纯朴,其实是客家人的憨厚与质朴。珊瑚的同事、乡里村里的干部、学生家长、甚至住在学校隔壁的邻居,等等,都经常地请我们去喝酒。酒桌上的菜肴,必定是极其丰盛的,鸡啊、鸭啊、兔子啊,必定是少不了的,说是都是自家养的,不值几个钱。酒碗,必定是斟满香甜的客家糯米酒,没喝个晕七晕八的,就说你不够朋友。将近二十年了,在一个学生胡灿标家里喝酒的情形我还历历在目。灿标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家庭非常贫困,每学期的学费都要拖欠。他读初三的那年正月,家长一定要请我们去他家喝酒,我们心想,像他这样的家庭估计不会有太多丰盛的菜,没想到的是,桌上摆满了菜肴,农村有的各种家禽家畜,公鸡小母鸡番鸭水鸭兔子狗肉等等,应有尽有,让我们口瞪目呆。我对他母亲说,你不能这样破费,完全可以把这些“头牲”(客家话,指家禽家畜)拿去卖了用于灿标交学费,他母亲说,那是两码事,学费欠归欠,我一定会想办法交清,但你们来了,我必须倾我所有来招待你们。听了她的话,我无言以对。这,就是珊瑚人!
去年12月份,我因参加党校异地培训去了北京,根据行程安排只在北京住一个晚上。已经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了好多年的灿标知道了,一定要来见我。我说时间匆忙,只有中午一段时间有空,他说没关系,无论如何都要见一面,我只好和他约在前门大街见面。也许因为交通的缘故,他只在我们必须离开时的前几分钟才赶到,他还是和读初中时一样的朴实,只是个子长得更瘦高了。他说为了赶来,转了好几路地铁,能在北京见到老师实在太高兴了。他陪着我们的团队走了一段路,为的是能多说几句话,直到我们上车,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为了几分钟的见面,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这,就是珊瑚人的纯朴。
珊瑚人的纯朴有时也表现为憨厚。我刚去的那几年,珊瑚的家长拖欠学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开学初,学校还收不到十分之一的学费。记得一位华竹的学生家长,他的孩子刚念初一,学费已拖欠了一个学期,一次,班主任从他的邻居中了解到,他刚嫁了大女儿,有一万多块钱的聘金,就去动员他交清学费,他却说,这个钱怎么能用来交学费呢,我要把它存起来,给我儿子(指刚念初一的那位学生)娶老婆用的。这番话让我们的老师哭笑不得。
离开珊瑚十几年了,珊瑚的一帮同事、朋友却从没有忘记过我,每每有搬新房、娶儿媳妇等等大喜事,都要邀请我回去喝喜酒,而他们又从不因私事来麻烦我。此刻,我在敲击键盘的时候,这些老同事老朋友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贵坤、育辉、洪祥、长华、华新、铨通、育红、启斌、根春、喜嘉、东彩、胡玮、华发、钊生、启星(毫子)、利杭、秋和子、添华……等等等等,一串无法罗列的名字!因为你们,我在珊瑚工作生活的五年半的时光里,虽然生活环境无比艰苦,但依然充满了阳光!
感谢你们,可爱的珊瑚人。
珊瑚!珊瑚!
珊瑚,因为纯朴而温暖!
诗性的珊瑚
珊瑚处处是美景,一处美景就是一首诗。清末民初胡见新所作珊瑚十二景诗即是见证,这十二景分别是:千家烟火、珊瑚夜望、南山豹变、北岭龙吟、屏嶂双峰、平岗走马、砌栏夜月、爱溪古迹、九曲回澜、船寨朝霞、西山采樵、古木檠青。而十二景诗把珊瑚的的十二美景传神地刻画出来,得以在珊瑚广泛传唱。珊瑚杰出乡贤、现任上杭县政协副主席胡金祥先生,近期创作一首诗《千家村的三棵树》,把珊瑚十二景融入其间,表达了对家乡珊瑚拳拳眷爱之情。
千家村的三棵树
千家村的三棵树,
沙河铺人的守护神,
孩提时纳凉歇息的记忆,
后龙山古木檠青的见证。
千家村的三棵树,
同根三胞的连体松,
枝曲蜿伸十岗九背,
珊瑚夜望船寨朝霞。
千家村的三棵树,
树冠蔽日如伞绿荫,
婆娑袅袅千家烟火,
傲然屹立屏嶂双峰。
千家村的三棵树,
默默诉说流金岁月,
北岭龙吟伴着圆通梵音,
南山豹变蕴蓄不息汀流。
千家村的三棵树,
西山采樵的接力处,
浓荫下放置有几块石头,
人们乘坐在此乘凉谈吐。
千家村的三棵树,
爱溪古迹阅人无数,
“滨海民牧”知县胡月广,
九曲回澜成就“溪山聚秀”。
千家村的三棵树,
如倚闾望切的乡亲,
承载平岗走马的远古岁月,
守望砌栏夜月的不老乡愁。
而把后半生托付给了珊瑚的山水的九一和尚唱咏圆通山的三十二首《圆通山各咏》,亦诗亦偈,把圆通山美景完整地描述下来,情景交融,云水禅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圆通山乃至全珊瑚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如第一首《珊瑚乡》:
二水萦漪正复斜,千山分合几人家; 停歇樵竖争黄叶, 脱轭牛童喘白沙;
蠡泽秋风怀范远,船山落日忆岩赊, 堡门高锁人归后,赢得珊瑚挂晚霞。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的是清初时候珊瑚的自然和社会风情,让我们知道三百年前的珊瑚是一种怎样的风貌。
在珊瑚,留下美丽诗篇的还有以诗文闻名的布政司参政黎士弘,长汀濯田人。他辞官还乡后,数次到圆通寺游览,作《寄圆通山半石堂头》等诗三首。上杭籍著名诗人刘坊两次到圆通寺, 写诗赞美珊瑚自然风光和圆通寺寺庙建筑等等,让这方山水有了更多的诗情。
是的,珊瑚,处处充满了诗意。
在珊瑚工作的时候,清晨,我常常会爬上中学背后的后山高栋寨,俯瞰千家村,房屋一排排一簇簇,散落在田野,屋顶上炊烟袅袅,有鸡鸣犬吠声传来,远处的南山薄岚飘逸,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宛若世外桃源,像一首宁静的诗。千家村应该是风水极佳之地,圆通山、杨梅山、南山将其簇拥其中,北溪、南溪环绕而过,如果南溪之水不往下坑方向出村,而往北与北溪汇合于合水口,形成圆环之势,珊瑚,那更是风水宝地了。
傍晚,我常常在村道田塍漫步。泥土的芳香,四季庄稼色彩的变换,晚归的牛群,黄昏彩霞点染下的村庄,静静流淌的珊瑚溪,一切的一切,让我沉醉,让我流连忘返。珊瑚的黄昏,宛如一曲牧童的清笛,恬静,安然,舒宁,能让无限浮躁的心事沉淀,能让世俗红尘飘散。
珊瑚另一个好去处是彩坑库湾。金山电站蓄水发电后,高峡出平湖,整个彩坑的汀江河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库湾。库湾的水一片湛蓝,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安放在崇山峻岭之中。水面平静如镜,荡舟其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岸青山碧绿,茂竹繁花,景色宜人。乘一艘游船,徐徐北上,江水飞溅,清风扑面,可以直抵栗子湖和“小山峡”,,瞻仰“红色渡口”,观赏“小山峡”胜景,心中必生诗情画意,激情荡漾其中。
珊瑚!珊瑚!
珊瑚,因为秀丽而诗性!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玛瑙坡头,珊瑚树底,江南别是春光。” “文章五彩珊瑚钩,肺腑肝肠尽经史。”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古往今来,描写珊瑚的诗句胜不胜数,描写珊瑚的文章也胜不胜数,但那写的是海洋物种的珊瑚。这陆地的珊瑚,勤劳、纯朴的八千珊瑚儿女,在这块土地上已经书写了无数更加壮美的诗句,描绘了无数更加壮美的画卷,让珊瑚的昨天和今天闪耀着熠熠的光辉。我们坚信,乘着党的十九大的春风,珊瑚人民必定会以建设“生态水源地、美丽宜居乡”为目标,在任重道远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在这新的时代,创造出新的辉煌,让古老的珊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新的光彩!
珊瑚!珊瑚!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珊瑚乡志》2017年版等文献内容,一并致谢)
2017年11月5日深夜初稿
2017年11月8日深夜二稿
作者简介:作者:林华春,男,福建省上杭县湖洋镇上埔村人,1995—2012任珊瑚中学校长,现任上杭县教育局副局长,龙岩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杭县作家协会主席。诗作在《诗潮》《诗歌月刊》《长江诗歌》《海峡诗人》《福建文学》《厦门文学》等刊物发表,入选《2010-2011福建优秀诗歌选》,出版诗文集《生命的河流》。
来源:上杭网